瘋狗問題(經(jīng)典智力推理問題)
村里有50人,每人養(yǎng)一條狗。50只狗中有病犬(該病不具有傳染性)。所以人們不得不尋找生病的狗。每個人都可以觀察其他 49 只狗是否生病,只有自己的狗不能。觀察后得到的結(jié)果不予通報,也不通知病犬的主人。一旦主人算出自己的狗是病狗,他就會射殺自己的狗,而每個人都只有射殺自己狗的權(quán)利,不能射別人的狗。第一天,第二天沒有槍聲。第三天,槍聲響起,問有多少只病狗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第一天】
1.0 = 第一天拍攝;
1.2 如果第一天結(jié)束沒人拍,大家都看到了病狗;
1.3 養(yǎng)狗的人比養(yǎng)好狗的人少看到一只生病的狗。每個人都看到了病狗,這意味著至少有兩只病狗。
【第二天】
2.0 至少有兩只病犬(前一天的結(jié)論);
2.1 如果有人只看到一只生病的狗,他會在這一天開槍;
2.2 如果一天結(jié)束時沒有開槍,每個人都看到不止兩只病狗;
2.3 養(yǎng)狗的人比養(yǎng)好狗的人少看到一只生病的狗。每個人都看到了兩只以上的病犬,說明至少有三只病犬。
【第三天】
2.0 至少有三只生病的狗(最后一天的結(jié)論);
2.1 如果有人只看到一只生病的狗,他會在這一天開槍;
2.2 如果一天結(jié)束時沒有開槍,每個人都看到了三只以上的病狗;
2.3 養(yǎng)狗的人比養(yǎng)好狗的人少看到一只生病的狗。每個人都看到了三只以上的病犬,表明至少有四只病犬。
…
【第十天】
X.0 至少 X 只病犬(前一天的結(jié)論);
X.1 如果有人只看到 X-1 條病狗,他會在這一天開槍;
X.2 如果一天結(jié)束時沒有人出手,則說明大家已經(jīng)看到了超過 X 條病狗;
X.3 有病狗的人比有好狗的人少看到一只生病的狗。每個人都看到了多于 X 條病犬狗瘋狗病,也就是說至少有 X+1 條病犬。
上述推理過程可以一直持續(xù)到最后一天(第N天)。但在實(shí)際上只有 X 條病犬的情況下,它將在第 X 天結(jié)束,正好在第 X.1 步。因?yàn)槟切┯胁」返娜艘呀?jīng)可以在這一步做出射擊的決定了。
從純形式化方法的角度來看,上述推理似乎是嚴(yán)謹(jǐn)?shù)模瑳]有任何問題。在一定程度上也說明了形式系統(tǒng)對于構(gòu)建人類公共知識和幫助人們做出行為選擇的重要性。
但這個推理過程也受到各種質(zhì)疑,其中最有力的是對游戲成員“聰明”程度的更高估計(根據(jù)我們最初的假設(shè),任何高估他們的理性程度都不過分)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第二種推理方式
《第二種推理方式》
1、如果有人看到 4 條病狗。
2、那么他自己就可以確定至少有4條病狗,或者4條或者5條。
3、他也可以確信,有些人和他的處境完全一樣,包括信息和判斷。
4、他也可以肯定,和他不同的人也肯定至少有三只病狗,其他人見過不止兩只病狗。
5、所以,他可以肯定:每個人都相信,而且其他人都相信,有不止兩條病狗。
6、所以,至少有兩只生病的狗,從第一天起就公開了。
7、既然有兩只生病的狗是公共知識狗瘋狗病,我們的推理可以跳過第一天,直接從2.0開始,這樣是在第3天,而不是在第4天,見4只生病的人狗會射他們的狗。
推廣到更一般的情況,在 X>3 的情況下:
1、如果有人看到 X 條病狗。
2、3、4、5、同上。
6、所以,至少有 X-2 條病狗,從第一天起就公開了。
7、由于已知有X-2只病犬,我們的推理可以跳過前X-3天,直接從X-2.0開始,這樣在第3天,而不是第 X 天,看到 X 條病狗的人會射殺他們的狗。
也就是說,假設(shè)這些人更聰明,他們可能會做出錯誤的決定。最后的結(jié)論是:
1、在X不超過3的情況下(包括3)),病狗主人會在X日正確射殺自己的狗,好狗主人會正確保持不動,事后一切都會有所有正確的信息。
2、X 大于 3(從 4 開始),病狗和好狗的主人都會在第 3 天射殺所有狗,事后大家只會知道是不是別人犯了錯誤,不知道如果我犯了錯誤。
這種推理似乎更加嚴(yán)謹(jǐn),似乎說明了人類理性的某些限制或缺陷。但實(shí)際上,它的推理過程值得商榷。原因是它錯過了對公共知識的定義。嚴(yán)格來說,一種知識只有滿足以下條件才能稱為“公共知識”:
1、大家都知道;
2、每個人都確信其他人也都知道;
3、每個人都確信其他人都確信其他人都知道;
4、每個人都確信其他人都確信其他人也確信其他人都知道;
…
這個約束可以寫成無窮大。
主題測試文章,只做測試使用。發(fā)布者:@hedu,轉(zhuǎn)轉(zhuǎn)請注明出處:http://www.xmelon.cn/xgyl/2022/05/07/555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