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連蛇島很小,面積只有0.73平方公里。世界上有20,000條獨特的蛇——島上的蛇島蝮蛇。
“蛇島形成的過程中,經(jīng)歷了幾次海退,時而與大陸相連,時而分離,島上大量的動物滅絕了。慢慢的,只剩下善于忍饑挨餓的蝮蛇了。”島上。蛇和飛翔的候鳥?!?與蛇島打交道38年的孫立新說。
61歲的孫立新退休前曾任遼寧省蛇島老鐵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(qū)管理局副局長。
站在蛇島,遠遠就能看到老鐵山的影子。在東北亞候鳥的遷徙路線上,大連的蛇島和老鐵山地區(qū)是它們的必經(jīng)之地,而候鳥就是蛇島蝮蛇。蛇的主要食物來源,“可以說候鳥的數(shù)量直接影響著蛇島蝮蛇的數(shù)量,這是一條生物鏈?!?孫立新說。
夏天,蛇島很難看到蛇,因為夏天除了冬眠,還要睡覺。管理局科研科科長王小平每年都長出一雙火熱的眼睛。他從茂密的灌木叢中抓起一條趴在樹枝上一動不動的蝮蛇,它的體色和樹枝一樣?!澳憧吹缴叩难劬捅强字g有一個洞,這個洞叫做頰窩,它就像一個紅外線探測器,它可以在十分之一秒內(nèi)分辨出千分之三攝氏度的溫度變化,它可以還要判斷發(fā)燒物體的距離和大小。蛇的視力和聽力都很差,依靠這個特殊的器官來覓食?!?/p>
王小平說,蝮蛇的生存能力特別強。他們一年只吃“兩頓飯”。春秋兩季遷徙的候鳥路過蛇島,短暫停留時,正是為一年補充能量的時候。
蝮蛇這種平靜的生活自從人類踏上小島后就被打破,面臨著各種生死考驗。
民間傳聞蛇酒能治病。1960年代至1970年代,蛇島生意一度因無人管理、濫獵而盛行。
1980年,遼寧省蛇島老鐵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(qū)成立。1982年全島對蛇島蝮蛇進行了種群調(diào)查,種群數(shù)量只有9000多只。“蛇島蝮蛇的數(shù)量已降至歷史最低水平,保護蝮蛇迫在眉睫?!?王小平說。
保護區(qū)建立后蛇后當自強,管理局工作人員對蛇島及其周邊海域?qū)嵭蟹忾]式保護管理。為了保護蛇島的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,他們輪流在島上生活多年?!皪u主”孫立新一年在島上度過了240多天?!艾F(xiàn)在的條件比以前好多了。1980年代,守道的生活是苦的、孤獨的!” 孫立新說,晚上電臺播放的文藝節(jié)目是他們當時唯一的消遣。
管委會主任王立平告訴記者,為了保護蛇島蝮蛇,工作人員在島上扮演著“蛇衛(wèi)士”的角色。今年春天,記者跟隨工作人員來到蛇島,參加蛇島蝮蛇種群調(diào)查。工作人員抓到一條蛇后蛇后當自強,用蠟筆在它的背上涂上顏色并放生,并在問卷中記錄了蛇的年齡。、環(huán)境、捕食、配對等。
一條蛇一年要吃七八只鳥才能正常繁殖,要吃兩三只鳥才能維持生命。為了讓蛇島蝮蛇吃飽,提高生存能力,守蛇人想了很多辦法?!拔覀冊?jīng)嘗試過在蛇島放人工飼養(yǎng)的鳥,我們也放了雞,但不知道為什么蝮蛇直接把它們殺了不吃,后來擔心人工飼養(yǎng)的方式會改變蛇島蝮蛇。蛇的習慣放棄了人工喂養(yǎng)?!?/p>
除了吃,還要喝。保護區(qū)建立初期,蛇島連一口水井都沒有,蝮蛇以雨水或露水為生。一年,蛇島三個月沒有下雨,一萬多條蝮蛇處于危險之中。守蛇人買了800多個水盆,用巡邏艇從大陸運到蛇島。島上幾乎所有的蛇都從洞里出來喝水。那場面真是太棒了。
“有時候不僅蛇不能喝水,我們也不能吃水。” 孫立新回憶,當時海風太大,補運上不去,守蛇人只好忍著沒有淡水吃,“有一次我受不了了,就用海水來煮飯,卻又咸又澀,難吃得要死?!?/p>
生活中除了照顧蝮蛇,守蛇人還扮演著醫(yī)生的角色。由于蛇島蝮蛇以吃鳥為生,所以蛇在吃東西的時候經(jīng)常會被鳥嘴尖利的喙劃傷。這時候,守蛇人只好抓住他們,張開蛇口,涂上紫色藥劑給他們治療。
在過去的 40 年里,蛇島蝮蛇的數(shù)量從 9000 多只上升到近 20000 只。如何讓生態(tài)和社會價值更高的蛇島蝮蛇生存得更好、更長久?養(yǎng)蛇人有一個共同的想法:保護蝮蛇的關鍵是保護鳥類。沒有候鳥,蛇島蝮蛇將處于危險之中。因此,我們必須保持生態(tài)平衡,共同守護蛇類和鳥類。
]]>